Formula E後勢看漲,電動車發展再下一城?

2016年10月9日,東方之珠:香港成為了全球汽車運動(準確的說應該是「電動車」運動)關注者的焦點:Formula E國際電動方程式錦標賽在香港中環海濱規劃出所規劃出一條全長約2公里、包含10個彎角的街道賽道熱鬧起跑。這項賽事為何能在短時間內取得成功?中國的樂視與蔚來汽車為什麼競相參與Formula E?而除了德國日前大力推動全面禁售內燃機引擎車輛,M.Benz明年也將揮軍Formula E,甚至沒有人敢否定未來Formula E系列賽取代老大哥F1系列賽的可能性,這是否代表電動車將有全新發展?請看我們以下的分析。

在節能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賽車運動卻始終被貼上高耗油、高耗能的標籤;F1賽事雖被稱為汽車運動的代表,但卻因此一直遭到環保人士的抨擊。

文 許鴻德

快速發展的Formula E

不論你是看熱鬧、看門道,還是看帳本,由FIA國際汽聯授權的國際電動方程式錦標賽(正式名稱為FIA Formula E Championship)都值得你我更多關注:這個已進入第三個年頭的系列賽雖然與老大哥F1相比仍十分年輕,但是在媒體關注度、商業潛力及全球影響力等指標都急起直追。目前已有包括Renault、Audi、Jaguar、DS、Mahindra在內愈來愈多的汽車製造商加入這項賽事(M.Benz有望於下個賽季加入),更不要說為數眾多的中國電動車創業團隊。

由於車輛都以純電力驅動,Formula E賽車產生的噪音水平、環保與安全相關要求都遠低於F1賽車,因此都選擇國際知名大都會的臨時街市賽道作為比賽場地。

隨著FIA將Formula E賽車的電動馬達輸出功率上限由前一季的170kW提昇至200kW(接下來兩個賽季還將逐步提至220kW和250kW),參賽的10支車隊不斷探索如何開發更強勁的動力系統總成(上個賽季FIA開始允許車隊自行開發動力總成)。加上本賽季各車隊還可以自行開發車輛懸掛系統,預料未來比賽中的競爭強度將逐漸提高,參賽車手也不乏許多讓人耳熟能詳、過去擁有豐富F1賽事比賽經驗的頂級車手:包括Sebastien Buemi、Lucas di Grassi、Nick Heidfeld、Nicolas Prost、Nelson Piquet Jr.等,可說逐漸填補了傳統F1賽季的冬季比賽空窗期。

Formula E系列賽成立至今,一直得到FIA國際汽聯的大力支持,一度超過100美元/桶的燃料價格顛覆了汽車產業。在節能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賽車運動卻始終被貼上高耗油、高耗能的標籤,F1賽事被稱為汽車運動的代表,高耗油量(每100公里耗油將近50公升)卻一直遭到環保人士的抨擊。FIA不但是全球賽車運動的主管團體,也積極參與民用汽車工業的相關計畫(例如車輛碰撞安全測試等等)。

NASCAR系列賽吸引了北美市場大量隊伍與觀眾的參與,而主辦單位努力降低參賽隊伍的比賽預算是成功主因之一!

最近幾年為適應節能環保的社會大趨勢,前後兩任FIA主席持續推動F1賽車引擎的節能化腳步。F1賽車的動力心臟從過去的3.0升排量V10引擎改為今日的2.4升V8引擎,這符合「排量縮小化、效率增大化」的走向、也符合整個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即使各級賽車運動已經開始陸續修改賽車規範,調降引擎排氣量與氣缸數,甚至導入油電混合動力,但使用傳統汽油或柴油引擎作為動力的賽車運動,卻仍擺脫不了高油耗的包袱。為此FIA主席Jean Todt從上任以來便積極研擬規劃運用電動馬達驅動方程式賽車的可能?這個想法促使了「零排放」的電動方程式錦標賽的誕生。

在商業體育的世界中,絕不是參賽費用愈高的賽事、就愈容易取得成功,很多人不太理解的美國職業騎牛大賽Professional Bull Riders已是美國前十大受歡迎賽事。

參賽性價比大比拚

若仔細研究Formula E系列賽創辨人Alejandro Agag的背景,我們對這個年輕的賽事近年來的迅猛發展狀態不該感到太過訝異!來自西班牙的Alejandro Agag擁有豐富的政商背景,早年他透過取得F1賽事的西班牙轉播權而進入體育商業世界,並逐漸擴張至足球及賽車上的贊助與轉播領域。2014年誕生的電動方程式錦標賽由於車輛都以純電力驅動,賽車產生的噪音水平、環保與安全相關要求都遠低於F1賽車,因此都選擇國際知名大都會的臨時街市賽道作為比賽場地(也意味著比賽本身可接觸到更多觀眾),加以「更環保的賽車」作為訴求、賽事本身的號召力亦高於其他競爭對手,分站賽事已遍佈柏林、巴黎、紐約、香港等國際都會就是最佳明證。

除了分站比賽進入國際大都會,Alejandro Agag更仔細分析了目前F1系列賽的困境與北美NASCAR系列賽的繁榮,為此努力降低車隊的比賽成本、以吸引私人(非車廠支持)車隊的加入。由於F1賽事高昂的參賽成本,連堅持賽車運動30餘年的Peter Sauber今年也只能將Sauber車隊轉手出售,目前幾乎沒有私人隊伍能在F1賽事長久生存;然而,若再與高度商業化的NASCAR賽事相比,F1可說是小巫見大巫!

2015年中國市場的電動車銷售為17.11萬部,首次超越美國市場的11.65萬部、成為全球電動車第一大單一市場,比亞迪更是世界銷量第一的電動車品牌。

2004年NASCAR吸引了8百萬名觀眾到現場觀看比賽,近3億人在電視上收看賽事。每年NASCAR的各式贊助超過25億美元之巨,除了汽車贊助商外,石化、電子、通訊、醫藥、飲料等幾乎所有你能想到的各個著名品牌都出現在了NASCAR官方或各參賽隊伍的贊助商名單內。而NASCAR系列賽之所以成功,主辦單位努力降低參賽隊伍的比賽預算功不可沒!

Formula E系列賽則限制參賽隊伍以Spark-Renault SRT前後兩代的賽車為基礎打造賽車參賽,這將車隊全年比賽預算大幅降低至每年300~400萬美元(F1參賽費用是前述數字的20~30倍)。在商業體育的世界中,絕不是參賽費用愈高的賽事、就愈容易取得成功(很多人不太理解的美國職業騎牛大賽Professional Bull Riders已是美國前十大受歡迎賽事,每場比賽電視轉播收看人數超過200萬人),Alejandro Agag深知「車隊的成功、就是賽事的成功」,所以短短幾年電動方程式錦標賽的商業價值已接近3億美元,對比F1賽事的商業價值(約80~100億美元),未來肯定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參加三個賽季的蔚來汽車車隊可以說是Formula E系列賽的老兵,激烈的賽事也提供該廠研發團隊做為測試的平台。

Formula E成為測試電動車零組件最佳平台

國際電動方程式錦標賽的激烈競爭也是中國廠商測試電動汽車四大核心零組件:底盤、電池、電機、電池控制系統的最佳平台,這在來自中國的蔚來汽車車隊(NEXTEV TCR Formula E Team)身上十分明顯,已經參加三個賽季的蔚來汽車車隊可說是Formula E系列賽的老兵,甚至拿下了第一個賽季的車手年度冠軍(Nelson Piquet Jr.)。本賽季蔚來車隊打造了一款全新的700R動力總成,這套系統沿用了在上個賽季中備受好評的雙電機系統,擁有高動力輸出的優勢,工程團隊更解決了雙電機額外重量對賽車性能的影響,這點可從香港開幕戰該隊兩位車手包辦排位賽前兩位的成績中看出。

蔚來汽車首款純電動超級跑車將於11月21日在英國倫敦發佈,將擁有1000hp馬力、0~100km/h在3秒以內,與LaFerrari、McLaren P1線上超跑相比也不遜色。

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李斌透露蔚來汽車今年投入Formula E賽事的費用大約為1,000萬美元,已經是第一個賽季投入的四倍之多。蔚來車隊持續參與Formula E賽事競爭研發的高性能電機、電源管理系統BMS都將協助提高蔚來汽車商用產品的研發能力和產品性能極限,這也是創始人李斌非常自信地表示改品牌未來電動超跑的性能將與Ferrari LaFerrari、McLaren P1、Porsche 918等車型不相上下的原因。另一家也於今年宣佈參加Formula E賽事的樂視汽車雖然成軍較晚,其高速發展勢頭與蔚來汽車相比卻毫不遜色;今年8月樂視再出大手筆,宣佈與浙江省政府達成戰略合作,正式在杭州啟動包括樂視超級汽車生態體驗園區、智能汽車產業基金、網際網路金融在內的多個項目──前述項目總投資額為近人民幣200億元,樂視汽車工廠建成後年產能將達到40萬部。

樂視汽車雖然成軍較晚,其高速發展勢頭與蔚來汽車相比卻毫不遜色,2016年1月樂視在和美國電動車製造商Faraday Future宣佈達成戰略合作,而Faraday Future在本季賽事Dragon Racing車隊的合作時間較為倉促(雙方的技術合作聯盟在今年7月份才正式宣佈)。

在確保了生產能力無虞之後,樂視官方於9月19日正式宣佈,樂視超級汽車項目已完成10.8億美元的首輪融資,投資人包括國家電網旗下英大資本、深圳市政府投資平臺深創投、聯想控股、民生信託、新華聯以及宏兆基金等機構。Faraday Future品牌的首款車型目前已在美國進行路試,從相關間諜照可以推估該車型採用斜背式的兩廂車身線條設計,與Toyota Prius造型類似、這也可能是未來樂視汽車首款產品的雛形。由於這款路試車的頂部裝備了攝影機儀器,同時該品牌也在2016年6月份經過美國加州政府允許取得自動駕駛測試執照,預料該款車型應有部分自動駕駛功能。中國電動車製造商選擇參加Formula E系列賽的好處很多,首先是廣告宣傳效果,而國際電動方程式錦標賽的激烈競爭也是中國廠商測試電動汽車四大核心部件:底盤、電池、電機、電池控制系統的最佳平台。

2016年初樂視創始人賈躍亭與Le See概念車一同亮相,他在發表會現場透過手機連接汽車,進行無人駕駛並實現自動倒車,賈躍亭本人更因為樂視汽車的正式推出而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