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活動V.S.星光大道  廣東腔帶來的省思

每半年參加AppWorks Demo Day,已經成為特派員D掌握新創趨勢的必要活動,但第14屆的Demo Day很不一樣,上場的創業家講國語的不多,反倒是講廣東腔的國語與英語的佔了大多數。不禁回想起幾年前很紅的歌唱選秀節目《超級星光大道》,似乎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呢!

5月26日的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在AppWorks每半年的成果發表會上,齊聚了新創、創投與商業夥伴等各路人馬,1,200多人把會場擠得水泄不通,不僅後方站滿了人,有些人乾脆在台前、走道席地而坐,中場休息時連兩旁與外頭的攤位區都寸步難行。

大家把AppWorks當成新創聖地,是因為這裡培育出EZtable、Wagecan、潔客幫、莎容、AsiaYo等許多成功的創業團隊,大家爭相湧入AppWorks Demo Day會場,是因為他們期待自己能目睹下一個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的新創公司,會來自今天上場的優秀團隊。

AppWorks照片
▲▲大家把AppWorks當成新創聖地,因為這裡培育出EZtable、潔客幫、莎容、AsiaYo等許多成功的創業團隊

這是一場新創的選秀會,雖然台下沒有毒舌評審,也不會直接給分數,更沒有PK賽的殘忍賽制,但台上的主講者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因為他們知道,台下這麼多雙眼睛中,很可能出現伯樂、貴人、天使,會在他們未來的創業之路,提供一臂之力。

AppWorks創辦人林之初一開場就說,這是歷屆來最為國際化的一次,因為有三分之二是來自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國際團隊。當27個團隊的創辦人或代表逐一上台簡報後,一開始你會為這個國際化的新創活動拍手叫好,因為很多團隊都能用流利的英語表達(雖然帶點廣東腔),但當你看完台灣與海外新創團隊的創業題目後,你會開始擔心,到底台灣的新創團隊發生了什麼問題?

AppWorks照片
▲這是歷屆來最為國際化的一次AppWorks Demo Day,有三分之二團隊來自香港與星馬(AppWorks提供)

不得不說,參加過最近幾次的Demo Day後,有一種感覺愈來愈強烈:新創團隊的題目有點乏善可陳,很多人信手拈來的創業題目,都是從生活周遭取材,但看來看去多是某種行業的O2O平台或垂直電商;當然,不是說這類題目不適合創業或不會賺錢,但總覺得創業者缺乏足夠的技術含量、領域知識與經驗、更創新的商業模式,因此也愈來愈難看到像VoiceTube、SkyREC、AirSig這類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有趣題目了。

或許是台灣新創團隊有些後繼無力,也或許是東南亞展現更充沛的新創能量,AppWorks開始將一部份的焦點轉移到東南亞的國際團隊,不少團隊對台灣的人才素質、創業環境、供應鏈都表達肯定,同時他們透過AppWorks的協助,順勢來台擴展商業機會,把台灣當成重要的練兵場或者跳板。

AppWorks照片
▲國際團隊的選題、商業化經驗比起台灣團隊略勝一籌,也更能善用自己的專業背景與產業人脈

但這也可能是不得不的作法,就像《超級星光大道》後期一樣,因為台灣找不到足夠有競爭力的歌者(一方面是選秀節目愈來愈多,一方面是真正會唱歌的人,不見得要透過選秀節目出道),所以只好跑去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及美國舉辦海選,甚至與海外的歌唱選秀節目合作,講好聽一點是選拔國際化人才,講難聽一點就是因為台灣挑不出人才了,只能尋求外援。

即便國際團隊與台灣團隊的交流,對台灣新創產業的發展絕對是正面加分,但如果比較一下這次各團隊的選題、商業化經驗,台灣團隊似乎略遜一籌,相對而言也比較沒有善用自己的專業背景與產業人脈,更別說善用台灣的硬體產業鏈優勢了;相較而言,當你看到香港或新加坡的團隊從自己擅長的金融、商業等領域發想題目,甚至很快就切入商用化,投資潛力高下立見。

舉例來說,在當今很夯的金融科技領域,這次並未看到台灣新創團隊著墨,反觀香港與新加坡原本就是亞洲金融業的重鎮,包括Aimazing、FundPark、DeVita、BidLend等都是投入此一領域,其中有些團隊成員因為從金融體系出身,更容易發現當今消費者的痛點。

AppWorks照片
▲在金融科技領域,台灣新創團隊著墨不多,反觀香港與新加坡的團隊展現不錯的實力(AppWorks提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台灣多數新創團隊還在種子輪的階段,不少跨國團隊則是已經具備商業化的實戰經驗,也更能善用其產業人脈,來自香港主打網紅搜尋與自媒體分析的排名網站Cloudbreakr,至今已為200家全球品牌提供服務,服務版圖將從香港、台灣、新加坡進入印尼、馬來西亞等市場;同樣來自香港主打社群銷售(social selling)的掌舖(Boutir),至今已有超過2萬個註冊商家、18萬產品上線,年營業額超過新台幣3,000萬元。

如果你從《超級星光大道》第一屆看到第七屆,再看到《華人星光大道》,你會發現後來當海外與台灣參賽者同台較勁時,整體實力似乎出現一段差距,雖然好聽的聲音應該沒有國界之分,但就跟在運動場上幫中華隊或台灣隊加油一樣,我們總是私心的期盼,台灣培養(如果有的話)出來的人才能有更亮眼的成績,但情況好像不是這樣……

好吧!情況也可能沒有這麼糟糕,或許台灣會唱歌的人都直接挑戰海外的選秀節目了,也或許他們都直接被唱片公司挖掘而簽約出片了,也或許經過海外歌手的良性競爭,台灣培養出來的歌手有一天會以更強大的姿態,站在舞台上,贏得眾人的掌聲,至於他們唱的是台語歌、國語歌、英語歌或粵語歌,其實一點都不重要。

AppWorks照片
▲或許經過海外團隊的良性競爭,台灣培養出來的團隊有一天會以更強大的姿態站在舞台上

*史塔夫短評:雖然這幾屆有點小失望,但還是很期待未來舞台上會出現下一個蕭敬騰、林宥嘉、楊宗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