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Headphone (1)開箱:風格與實力兼具潮流頭戴耳機
自從Nothing成立以來,品牌定調一直以獨特的「透明設計語言」和「少即是多」的極簡風格為名。從最初的入耳式耳機、智慧型手機,設計風格在業界都是獨樹一格。而在2025年,Nothing終於推出了品牌首款頭戴式耳機Nothing Headphone (1),同樣以透明為設計核心。

設計與工藝:延續 Nothing 的透明哲學
Nothing Headphone (1)在延續了品牌一貫的透明設計,耳罩外殼採用半透明材質,內部部分結構清晰可見,搭配金屬骨架與霧面處理,科技感與時尚感兼具。這種「半裸露」設計不僅讓人一眼辨識出Nothing的品牌特色,也成為市場上少有的個性化標誌。

耳罩與頭梁之間的轉軸設計相當俐落,具備適度阻尼感,能穩固保持角度。頭梁上層覆蓋了柔軟的蛋白皮革,內側有記憶海綿支撐,即便長時間配戴也能有效分散壓力。
Nothing Headphone (1)的重量約329g左右,相較於Sony WH-1000XM6(255g)與Bose QuietComfort Ultra(250g)稍微重一些,但由於重量分佈合理,加上耳墊柔軟,實際配戴的壓迫感並不明顯。耳機本身支援IP52防水,不太建議在下雨天時使用。



配戴舒適度:輕盈與穩定的平衡
頭戴耳機的舒適度,往往比音質還影響長時間使用的意願,Nothing Headphone (1)在配戴體驗上表現不俗。
耳墊材質採用蛋白皮革包覆記憶海綿,觸感細膩,貼合耳廓但不會過度悶熱。
頭梁壓力分佈優秀,即便戴超過兩小時,頭頂也不容易產生壓痕。
夏季長時間使用會有發熱感,無法在路上邊走邊戴,但相較於同價位耳機,算是控制得不錯。穩定度方面,無論是低頭打字或在捷運中走動,耳機都能牢牢固定,不會輕易滑動。對於通勤族或長時間需要戴耳機的人來說,舒適性與穩固性是值得肯定的。
音質表現:清晰均衡,偏向流行樂取向
Nothing與KEF於2025年正式宣布進入策略合作,共同開發全新音訊產品,全面提升Nothing的音頻實力,首款就是Nothing Headphone (1)。Nothing Headphone (1)採用40mm動圈單體,並支援Hi-Res Audio Wireless與LDAC編碼,LDAC在Android手機中更通用。
-
低頻:量感適中,下潛不算特別深,但能帶來清晰的鼓點與節奏感,適合電子樂、嘻哈與流行音樂。
-
中頻:人聲定位清楚,稍微靠前,特別是女聲表現乾淨明亮,不會被樂器掩蓋。
-
高頻:延伸良好,細節保留完整,不過在大音量下偶爾會有輕微刺耳感。
-
音場:寬度中規中矩,定位清晰,聽現場演唱或交響樂時能感受到樂器的分離度,但不算特別開闊。
整體調音傾向年輕族群,強調清晰與節奏感,而非追求極致的音色還原。這與品牌的潮流科技定位相符,適合日常娛樂、流行音樂與串流平台使用。
Nothing Headphone (1)搭配Nothing Phone (3),可設定AAC與LDAC兩種音訊編碼。
打開Nothing Phone (3)進入開發者模式,Nothing Headphone (1)最高支援96kH、32位元/樣本、990kbps。
主動降噪(ANC)與通透模式
Nothing Headphone (1)的ANC表現屬於中高階水準。
-
低頻噪音抑制:如飛機引擎聲、地鐵低鳴能有效消除,接近Bose與Sony的旗艦水準,但還是WH-1000XM6的降噪略好一點。
-
人聲與中高頻噪音:咖啡廳談話聲或鍵盤聲能削弱約60-70%,仍能感受到存在,但不至於干擾。
-
風噪控制:戶外使用時表現不錯,沒有明顯的「呼呼聲」。
通透模式則還原環境聲自然,不會有電子化感,適合在街頭行走或需要聽到周圍聲音時使用。
智慧功能:AI 與直覺操控
Nothing 在 Headphone (1)中加入了一些智慧功能,雖然不像Apple AirPods Pro與iPhone的生態整合那麼完整,但仍有一些亮點:
-
觸控手勢:支援音量調整、播放暫停、切換ANC模式,觸控靈敏度高且反應即時。
-
多點連線:可同時連接兩台裝置,方便在手機與手機、手機與筆電之間切換。
-
AI 音效調整:搭配Nothing X App,可依據不同曲風自動優化EQ,但整體而言沒有太明顯的差異化。
-
配對體驗:靠近Nothing Phone時會有專屬的彈窗動畫,增添品牌生態的專屬感。

橢圓形鍵可自訂為其他功能,下方的長條鍵為快轉/快退。


Nothing Headphone (1)可自訂降噪、通透模式、關閉三種,空間音訊有頭部追蹤、固定、關閉三種模式。
續航與充電:滿足長途需求
續航表現方面,Nothing Headphone (1)可達到ANC開啟約35小時,ANC關閉最長可達80小時,這樣的表現與Sony WH-1000XM6與Bose QuietComfort Ultra更好,足以應付一週的通勤或長途旅行。
充電方面支援USB-C快充,充電5分鐘即可使用約5小時,對於臨時需要出門的用戶非常實用。上週去西班牙、葡萄牙旅行,來回搭乘長榮班機時,都使用Nothing Headphone (1)耳機看手機中的影片,或是轉接有線使用機上的影音系統看電影。
史塔夫老實說
總結來說,Nothing Headphone (1)在設計與品牌辨識度上有壓倒性優勢,音質與ANC表現則屬中高水準,價格策略相對親民。Nothing Headphone (1)延續了品牌「設計驅動」的核心理念,在外觀上獨樹一幟,音質、降噪與續航表現都達到主流水準。雖然在細節功能上仍有進步空間,但整體而言,這是一款風格鮮明、體驗完整且價格合理的頭戴耳機。
🔷優點:
1. 透明設計風格獨特,辨識度高,極具未來感。
2. 實體按鍵設計直覺且可靠。
3. 同級頭戴耳機最親民的售價,只要8,990元。
4. 音質方面三頻均衡,適合多種音樂類型。
5. 主動降噪表現出色,足以應對日常需求。
🔷缺點:
1. 盒裝比較容易有髒污。
2. 夏天使用時,耳墊透氣性一般,容易悶熱。
3. 音場表現略顯受限,缺乏空間感。
4. 329克的重量在同級產品中較重。
5. 防水只有IP52,要避免在雨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