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 Dyson 設計大獎 2025 台灣區得主揭曉:智慧交通鏡「第三隻眼」勇奪冠軍
2025 年 James Dyson 設計大獎台灣區得獎名單正式公布!由輔仁大學學生黃心儀與黃暐翔設計的「第三隻眼(THE THIRD EYE)- 智慧交通鏡」從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勇奪台灣區冠軍。這項傑出設計深刻呼應大獎「設計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的核心精神,並將代表台灣角逐國際冠軍寶座。
冠軍作品:「第三隻眼」—— 智慧交通鏡,用科技守護行車安全
根據警政署統計,每年在彎曲路段發生的交通事故高達上萬件。現有交通凸面鏡常因髒污、損壞,導致駕駛無法清晰判斷路況,成為潛在的行車風險。
「第三隻眼」的誕生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它在傳統凸面鏡的基礎上,巧妙整合了 AI 距離感測相機。當有車輛靠近時,會透過綠、黃、紅三段式燈號即時警示,協助駕駛人提前判斷來車距離,大幅降低事故風險。
除了主動警示功能,這項設計還具備:
- 主動檢測與報修機制: 能自動偵測設備損壞,並即時回報給道路管理單位,加速維修流程。
- 數據分析功能: 可辨識車牌與車輛顏色,提供交通主管機關進行大數據分析,作為改善交通安全的依據。
James Dyson 設計大獎評審之一、Dyson 高級工程經理 Steven Ong 大力讚賞:「這是一個獨特且能解決急迫交通問題的設計,具備清晰的商業模式與高度的公益價值。」冠軍團隊將獲得 **5,000 英鎊(約新台幣 20 萬元)**獎金,並計劃將獎金投入產品強化與實地測試,朝商業化目標邁進。
台灣地區賽優異獎:TrachCare
「TrachCare」:智慧氣切照護裝置 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的莊筑安設計,針對氣切患者照護提供解決方案。該裝置利用超音波影像與酸鹼值變色機制,能即時監測導管狀態,一旦發生阻塞或脫落,會立即發出警示。這項設計不僅能強化醫療照護的即時監控,也為日益普及的居家照護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台灣地區賽優異獎:SoilRevive
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的劉佳宜與陳彥均設計,旨在修復長期受重金屬與農藥污染的農地。該作品運用仿生設計,結合阿拉伯芥與微生物技術,透過生物機制加速分解污染物。搭配 AI 演算法,能精準調控菌株釋放,大幅縮短土地修復週期,提供一個更具經濟效益且環保的解決方案。
James Dyson 設計大獎:鼓勵青年以設計改變世界
邁入第二十週年的 James Dyson 設計大獎,持續鼓勵全球青年以創新設計回應現實挑戰。本屆獲獎的三件作品不僅體現了台灣年輕設計師的創意與技術實力,也展現他們勇於發掘問題、並以實際行動解決社會挑戰的使命感。
史塔夫短評:台灣年輕設計師以創意解決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