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詐騙風暴來襲!《2025 社群冒名詐騙報告》發布,產官學界倡議建立「ASOC」主動防線

面對生成式 AI 的普及與社群媒體的滲透所帶來的全球性信任危機,台灣數位信任領域的重要機構採取了聯合行動。11/5台灣數位信任協會、中華民國電腦稽核協會與信任科技公司 Gogolook 及其旗下數位防詐 App Whoscall 共同發布了極具警示性的《2025 社群冒名詐騙報告書》。

該報告不僅揭示了社群詐騙的產業化趨勢與對應機制,更邀請了包含奧義智慧科技、邁達特、馬斯克資安顧問等不同領域的專家,共同提出企業防詐的新架構:「防詐營運中心(Anti-Scam Operation Center, ASOC)」,呼籲產官學界共同打造具韌性的數位信任生態系。

AI 驅動詐騙產業化:台灣六成民眾曾遭遇詐騙

數據顯示,詐騙已成為全球性的系統性風險:

  • 根據全球防詐聯盟 GASA 與 Gogolook 的報告,全球每年因詐騙造成的財損逾 1 兆美元。
  • 台灣在過去 12 個月內損失約新台幣 630 億元,其中 61% 的成人曾在過去一年遭遇詐騙。
  • 報告強調,生成式 AI 的應用大幅降低了詐騙門檻與成本,內容生成更快、更擬真,使得詐騙能以低成本進行大規模傳播,形成「AI 對抗 AI」的新攻防格局。

台灣數位信任協會理事長詹婷怡指出,AI 雖推動創新,但也放大了信任風險,嚴重侵害品牌的信任。她強調,隨著全球立法趨勢走向數位信任與共享責任,防詐已是全社會的責任,唯有跨產業協作才能重建信任基石。

七大偽冒情境:Facebook 成為詐騙主要管道

Gogolook 旗下商譽保護服務 Watchmen 分析 2024 年 6 月至 2025 年 6 月間數十萬筆可疑社群貼文,揭示了七大主流偽冒情境:

  • 財務相關(近五成): 偽冒貸款申請 (31%)、偽冒投資資訊 (17%) 為主要切入點。
  • 生活滲透: 偽冒贈書活動 (26%)、偽裝求職活動 (9%)、電商店家 (7%) 或品牌行銷活動 (4%),常以「限時報名」、「下單折扣」製造緊迫感。
  • 名人效應: 偽冒名人粉絲團 (6%),假借知名人物名義舉辦活動,誘導受害者點擊連結或加入 LINE 群組。

Watchmen 指出,詐騙手法正快速從單點攻擊轉向多場景滲透,全面滲透生活的每一個環節。

  • 詐騙傳播途徑: 社群平台成為主要管道,其中 Facebook 以 43% 的比例居首,常利用粉絲專頁或假帳號投放高擬真廣告,引導至外部假網站。
  • 跨平台串聯: 外部假網站占比達 38%,且有 17% 來自陌生 LINE 群組。這種跨平台串聯凸顯了建立跨平台監測與威脅情資共享機制的重要性。

ASOC 的實踐與未來展望

報告中提出的 ASOC(防詐營運中心)不同於傳統 SOC 聚焦內部防禦,其任務是監控企業外部環境的「信任風險」。ASOC 結合了情資分析、AI 偵測與自動化回報機制,是一個主動防禦體系,能協助企業及早發現社群冒名、假網站與詐騙廣告,並啟動跨平台下架與通報流程,縮短應變時間。

Gogolook Watchmen 作為 ASOC 的實際應用,已協助威秀影城、MetaAge、OMD 等公私部門導入,其中協助威秀影城在 10 天內成功偵測並下架偽冒粉專和相關廣告內容。

Gogolook Watchmen 產品負責人傅郁玲強調,面對 AI 時代的新詐騙模式,防詐營運應正式納入企業治理架構。唯有以數據為基礎、跨產業協作為核心,才能強化社會整體的數位韌性。

史塔夫短評:倡議企業建立專責的「防詐營運中心(ASOC)」,以對抗繞過傳統資安的外部信任風險。

歐帝斯

現職Stuff Taiwan副總編輯,曾任職於Sogi與Mobile01,2003年開始擔任手機評測,喜歡玩新奇的3C產品,近年熱衷於自助旅行,喜歡在旅行時享受邊玩邊測試產品的樂趣。工作邀約:otis0329@gmail.com,個人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otis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