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車風BMW E63 M6動漫主角上車助陣

夢想無止盡強烈風格

不限車種皆可打造

痛車的概念就是將車體,張貼上漫畫、卡通或是遊戲關聯的主角彩繪,2000年起源初期也被認知為「宅男文化」的發起,進而延伸到漫畫或是遊戲活動宣傳的一部分,將車體貼上萌系美少女的圖案,也可說是平面上畫出2次元的圖案代表,在日本也另外被稱之為MOESYA萌車。

痛車的主題就是漫畫或是遊戲中的主人公,其實也不一定僅侷限於女生,車輛的部分當然也是較其它文化來的更加多元。

而痛車的痛又是從何而來?其實初期日本人對於將美少女這樣主題的彩繪給貼上車,感到相當的害羞且不好意思,害羞到心中感到一點點痛,因此「痛」的表現就由此延伸而來,另外一方面ITA車的另一個解釋,就是義大利車的意思,因此是較偏向於「流行」、「時尚」的表現。2000年前半,透過雜誌、網路、電視及許多社群網站報導,痛車文化快速地在日本當地展開,並且以痛車為主題的模型及雜誌專刊也陸續出現,而被稱之為聖地的地方,像是東京有明(國際展示場、有明車站)前的停車場都是痛車聚集場所。

許多車主除了愛車施以痛車彩繪外,也都會再打造一輛1:1彩繪的小型痛車模型做相同的彩繪。

在台灣痛車的開始大約是在2006-7年開始,起源初期還是以年輕世代的機車為主,進而衍伸到一些喜歡與眾不同的汽車上,加上因為這些車輛多半除了彩繪外,也都會做些許套件上的改變,導致警務人員、監理人員的不諒解,沉寂了好一段時間,直到今年開始車身彩繪登記制度鬆綁,讓車色登記不再只侷限於單色,而是可直接登記為彩繪,使得許多喜愛與眾不同車色的玩家可以不用再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基本上痛車的車輛也都不是泛泛之輩,也都多少會搭配懸吊及輪框的改裝,而痛車化多半就是要凸顯在車款中的不同。

痛車的彩繪方式多半是以大圖輸出的方式為主,因此省下許多拉線或是構圖上的麻煩,不過更考驗施工者在張貼時的功力,一個起泡就整組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