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日本虛擬主播工作室 夢幻偶像是這樣誕生的

YouTube、Facebook、17等平台造就不少網紅,現在除了真人之外,也漸漸出現V-Tuber、V-Liver這類虛擬偶像、虛擬主播。要如何才能製作互動式虛擬角色?一般人有辦法自己當虛擬主播嗎?難得的機會中,我們深入日本V-Liver製作團隊工作室,觀摩他們的作業方式並了解業界生態。

日本可說是虛擬偶像大國,17直播進軍日本後也積極經營虛擬主播市場,Balus株式會社便是與17直播合作的V-Liver製作公司。

虛擬主播工作情境
▲ Balus株式會社內虛擬主播工作狀況(圖\Matt Kan攝)
虛擬主播工作團隊
▲ 一旁有人以電腦接收資料、控制聲音影像播放(圖\Matt Kan攝)

他們的攝影棚與一般拍攝影片的不太一樣,不需要考慮背景,但在一個類似有氧教室的場地內,以鋼架架設16台攝影機,分布在空間的上下左右各角落。員工身上穿著裝了53個感測元件的衣服,就在攝影棚中扮演著虛擬主播,靠攝影機捕捉動作。

小型攝影機
▲ 攝影棚內布滿小攝影機捕捉主播的動作(圖\Matt Kan攝)

捕捉到的動作訊號傳到電腦中只是簡單的人體骨架,透過軟體工具將人物造型、環境背景、特殊效果加上,就是一般看見的虛擬主播影像了。Balus使用的軟體工具有Vicon Shōgun、MotionBuilder、Unity、Maya及Showroom。社長林範和告訴我們,整個製作過程中,在Unity內把眼睛、嘴巴結合最為困難。

動作捕捉畫面
▲ 捕捉到的原始資料只有骨架(圖\Matt Kan攝)

虛擬主播分成2D、3D兩種,2D在日本很多人自己畫,造型設計好提供給他們,就負責轉成虛擬主播,2D也可以變成3D。在台灣也有公司以HTC VIVE來做,和Balus的做法相較,HTC VIVE成本較低,但只能抓到一個人物的動作,Balus可以一次捕捉多人,動作也可以激烈很多。

17直播App虛擬主播頁面
▲ 17直播內的2D虛擬主播(圖\螢幕截圖)

Balus株式會社共有15位員工,其中8位是工程師。原本是做AR/VR,因為已經擁有自己的角色,可以出現在其他數位世界中,才嘗試往虛擬主播的方向發展。目前旗下共有7位虛擬角色,分別在YouTube、17播出,YouTube是錄製、17是直播。在日本除了虛擬主播之外,也會有演唱會角色的需求,他們之前曾經在渋谷、秋葉原舉辦過虛擬偶像演唱會,社長表示未來有計畫到台灣來演出。

Balus株式會社社長林範和展示之前辦過的虛擬偶像演唱會
▲ Balus株式會社社長林範和展示之前辦過的虛擬偶像演唱會(圖\Matt Kan攝)

一般人若要和Balus合作的話,如果角色已經有人氣,可以談免費合作。和17的合作中,Balus負責角色、製作規劃、系統。虛擬主播訊號傳給17之後,再由17負責平台上的播出。

日本約從2016年興起虛擬偶像,2017年時虛擬偶像還是少數,但今年已達5000名。社長預估以後在音樂、動畫領域會有比較大的需求。

虛擬主播和動畫不同,還是得配合真人設計。日本人比較不喜歡公開拋頭露面,另一方面,粉絲喜歡的是角色,是一個夢想,虛擬主播露臉反而會破壞夢想,因此在日本虛擬主播的真實身分是相當保密的。

他們目前已開始往行動發展,希望未來在家裏一支iPhone、一台電腦就可以做虛擬直播。社長認為若是能做到行動化,未來日本虛擬主播人數有可能跟真人主播數差不多。

史塔夫短評:有夢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