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局與產業界交流 共同對抗「環境荷爾蒙」

環保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委託台灣生態危害健康管理學會於9月25日辦理的環境荷爾蒙危害與風險溝通座談會,與會專家學者指出,部分疾病跟散布在人們生活周遭的「環境荷爾蒙」息息相關,期盼藉由產官學三方共同努力,能逐步降低「環境荷爾蒙」對民眾健康的危害。

「環境荷爾蒙」,係某些人造化學物質經流布於環境,透過食物鏈再回到民眾身體或其他生物體內,其可模擬體內之天然荷爾蒙,進而影響人體內之生理調節機能,塑化劑、清潔劑、農藥等等可能都含有環境荷爾蒙。部分環境荷爾蒙可長期存在、持久不易分解、具生物濃縮及蓄積性、對生物具有毒性,除導致基因突變,也有可能具致癌性。

環保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委託台灣生態危害健康管理學會辦理環境荷爾蒙危害與風險溝通座談會。

環保署化學局委託辦理的環境荷爾蒙危害健康座談會,共規劃北中南三個場次,座談會中專家學者針對環境荷爾蒙介紹、農藥危害健康及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環境荷爾蒙與法規、環境荷爾蒙與醫學、環境荷爾蒙與產業風險等議題發表演講,受邀參加座談的各產業公會代表反應相當熱烈,並與官員進行溝通交流,也讓化學局得以蒐集產業界的意見,以做為環境荷爾蒙相關政策與法規的訂定參考,同時,也協助環保署化學局就跨部會整合擬訂短中長期之目標。

圖說2:台灣生態危害健康管理學赴中部地區舉辦座談會,受訓人員反應熱烈。

除舉辦座談會與產業界交流外,該學會亦於9月28日及10月5日舉辦環境荷爾蒙種子教師訓練課程,培訓對象以醫事人員為主,為期兩天的密集課程,講師除台灣生態危害健康管理學會成員之外,亦邀請毒理、公衛、媒體行銷、環境工程與臨床醫學等各領域頂尖師資授課,希望未來的種子老師能將關於環境荷爾蒙的正確知識教導給國人,尤其醫護人員透過臨床檢測可提供正確專業,幫助民眾提早預防,不但可減少國人避免暴露於日常生活中的環境荷爾蒙外,也可減輕生活中有害物質對身體的傷害。

圖片提供:台灣生態危害健康管理學會

史塔夫短評:預防勝於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