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車拍得好 神車也能變超跑!汽車美拍技巧大解密

哇!這汽車雜誌上的車子照片怎麼都拍得這麼漂亮、有感覺啊!到底是怎麼拍的?明明都是按快門,但為何結果會天差地別呢?這叫人如何用愛車的照片上傳去把妹呢?

其實要拍出美美的汽車照片並不難,只要掌握幾個拍攝技巧與訣竅,那拍出來的照片就會有模有樣幾分像了,因此今日史無前例大放送,為各位愛拍者奉上咱們攝影師是怎麼拍車子的,來段拍攝實況大解密的戲碼,透過這些前置作業及拍攝實況流程,來讓大家清楚知道雜誌上每張美美的照片是如何產生的,當然最重要的是,希望各位能從這整個拍攝過程,從中去學習與掌握到拍攝汽車的一些技巧與訣竅,一日就能速成讓你至少有七、八分汽車美拍的功力,來化腐朽為神奇!

責任編輯 楊智漢 / 設計

Part1.攝影前置作業不能少

Part2.動態跟拍、搖鏡怎麼拍?

Part3.靜態外觀、內裝如何擺?

Part4.汽車美拍掌握四大技巧

■Part1.攝影前置作業不能少

事前工作做得好 拍攝沒煩惱

雖然任何車子開到哪兒都能拍攝,但為了讓整個拍攝過程能順利完成且能拍出一張張美美的汽車照片,在拍攝前咱們社內有一套制式的前置作業流程要走,包括選車、找景與勘景、器材清點準備、洗車等,且最重要的就是祈求老天能作美,風和日麗不要下雨。

1.車款風格與景點選定

首先攝影師與編輯部會針對所要拍攝的車款種類與風格,去開會討論出適合呈現與襯托出此車款風格的景點,如時尚小車會以城市風格濃厚的都會區為拍攝場景,而重視戶外休閒生活調性的休旅車則會找有山有水親近大自然的景點,而強調性能操控的跑車則會選擇能彰顯其動態表現的山區道路等,如此才能更加襯托出所拍車款的產品風格與屬性。

2.勘景與找景

在選定拍攝何種車款與討論出欲拍攝的景點之後,為求謹慎攝影師會先親自到現場進行勘景,以及先構想車輛實際拍攝時會擺放的構圖位置,但如果該場景當時的拍攝條件不佳或者與先前所預想的周遭環境不符,攝影師會再另行尋找適合的場景進行拍攝。

3.攝影器材檢查及清點

這點最為重要!因為一旦攝影器材出問題,那工都白做了。因此在拍攝之前攝影師會檢查清點與準備所有當天會用到的攝影器材及輔助工具,包括相機、鏡頭、記憶卡、電池、閃燈、濾鏡、腳架、燈架等以及會利用到的無線電對講機、梯子等器具,讓整個拍攝作業能順利完成。

4.洗車

除非是遇到下大雨(洗車也沒用),否則拍攝前絕對要把車子裡裡外外清洗乾淨,試想一部全身滿佈灰塵泥巴且髒兮兮的車子拍起來會漂亮、好看嗎?

5.祈求天空作美

說汽車拍攝靠天吃飯一點也不浮誇,因為一旦遇到下雨天就很麻煩,除了整個拍攝過程無論是靜態或動態拍攝皆會因為下雨而嚴重受影響,且也會因為天候因素而影響到照片品質的呈現,所以拍攝前都不免俗地會掛個晴天娃娃或到廟裡焚香祭拜,祈求老天作美不要下雨,且保佑整個拍攝過程能順利、平安。

■Part2.動態跟拍、搖鏡怎麼拍?

記憶卡裡的行雲流水!

有別於靜態攝影,汽車動態照片以主體清晰準焦與背景的流動程度分高下。一張出色的動態照片究竟如何拍成?各種拍攝手法又有什麼優缺點?這裡為你說清楚、講明白。

吊臂拍攝

拍攝動態照片有許多方法,架設吊臂拍攝恐怕是其中手續最繁複、成本最高的一種。吊臂動態拍攝法源自於國外,那些我們曾經見過神乎其技、完美無瑕的懸崖邊動態廠圖絕大多數就是以架設吊臂的方法完成拍攝。

由於進口國外專業吊臂實在成本太高不划算,幾年前編輯部特別尋訪廠商,自行設計由專業團隊施工製作,打造出全台灣第一套動態照片拍攝專用吊臂。這套自製吊臂組合依照功能不同可區分為三大部分,首先可拆卸式吊臂每節長度1.5米,可視需求連接3~4節組合成為加長型吊臂,再來強力吸盤負責將固定夾具牢牢的吸附在引擎蓋或其他鈑件上,而萬向節支臂能夠承載中小型數位單眼重量,透過Wi-Fi連線就能從智慧型手機上監看或搖控相機拍攝。

吊臂動態拍攝原理很簡單,也就是透過吸盤加上吊臂與萬向節組合,讓相機與車輛等同固定在一起,相機與車輛之間的相對位置被固定下來不再改變,無論你快門速度再慢,車輛依舊維持在畫面中同樣位置不動如山,而不斷旋轉的輪圈與流動背景則是化成行雲流水般殘影。

吊臂拍攝完成圖

動態照片以主體的清晰準焦與背景的流動程度定勝負,採用吊臂拍攝的動態照片因為相機已經與車輛連結在一起,理論上不管快門速度多慢都能拍出清晰的車身輪廓以及快速流動轉動的輪圈背景,但也因為超慢的快門時間,就連引擎怠速時的震動都有可能造成畫面模糊,所以在實際拍攝時通常最慢只用到1秒的快門速度,而且必須在車輛熄火的狀態下,改用人力來推或拉動車身前進。

架設吊臂能夠拍出有別於生活視覺經驗、趨近完美的照片,只要以軟體把吊臂覆蓋修掉,最神奇的汽車動態就此誕生。如跨頁大圖所示,0.3秒的快門時間足以讓地面形成絲綢般紋路,輪圈也旋轉成幾乎半透明,在曝光過程中駕駛最好不能有大動作位移,否則也可能變成殘影。吊臂拍法所得畫面幾乎不可能用其他人工拍攝複製出來,這是獨一無二特色,唯複雜的收納與架設過程得需花費更多的時間與人力。

A. 車輛跟拍

攝影在工作車上,向前或向後拍攝行進速度與工作車差不多的目標車,這種動態照片拍攝手法稱為「跟拍」,也就是跟隨著去拍的意思。早期由於媒體同業無法獲得也無預算添購前述國外常見的吊臂/吸盤等器材,只好以兩車互跟互拍的方式來獲得動態照片。跟拍時由於工作車與被拍車速度相近、幾乎同步,所以實際拍攝時快門速度可以降低慢到1/30或1/15秒,透過兩車駕駛溝通協調相對位置,只要路況允許,無論任何構圖都能輕鬆實現,跟拍比起吊臂拍攝不僅對器材的依賴程度更低,還能有吊臂8成效果,算是相當簡單又聰明的拍攝方法。

雖然跟拍成功率超高,但是過程中隱藏的危險性也不容忽視,過去業界曾經發生多次為了拍出最佳畫面,攝影外掛在車身外頭結果摔下車的意外,事實上交通法規有明定車輛乘客不得隨意將頭手伸出窗外,為了拍照逆向行駛更是違規動作,奉勸各位在賣力跟拍前請務必三思而後行。

B. 搖鏡攝影

攝影帶著相機站在馬路旁一個預先構想好的位置,然後請試車編輯在這一路段範圍來回開車,讓攝影捕捉車輛行駛中帶著側傾或轉向舉腳且背景刷動模糊的照片,這樣的拍攝手法在汽車媒體業界稱為「搖鏡」,許多熱愛山路重機動態攝影的玩家則是稱之為追焦。搖鏡也好,追焦也罷,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一張張車身輪廓清楚,但輪圈劇烈旋轉且背景有明顯流動感的精彩照片。

雖然成熟的技巧與經驗能夠彌補器材效能差距,但老實說拍攝搖鏡主題時最好還是準備對焦能力較強的中高階機身,並搭配較新版本長鏡頭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初學搖鏡拍攝時,最好用快門先決模式並選定較高快門速度(例如1/125秒)開啟連續伺服對焦以及連拍來練習,等到大部分連拍照片都能完整抓到車輛,而且都能準焦的時候,再來降低快門速度挑戰背景流動感更強烈的畫面。要提高拍攝成功率除了經常練習之外,拍攝中善用變焦功能或者嘗試幾張點放也有不錯效果。

搖鏡完成圖

如果動作已經夠熟練,使用長鏡頭拍攝搖鏡畫面成功率也有9成以上,而且拍攝一趟就能選到最佳畫面,恭喜,你已經晉身搖鏡達人一族。這時候除了不斷下修拍攝時快門速度追求自我以及畫面流動極限外,也可以試著在搖鏡過程中選取不同對焦點改變構圖方式來突破、挑戰自我。以跨頁中SLC搖鏡照片為例,如果以自然界水平去搖鏡拍攝,車輛在畫面中動線將是由左上向右下行進,這樣角度雖然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汽車媒體業界向來有避免車頭朝下的堅持與傳統,當遇到這樣的畫面時,我們可以試著打破自然水平,以斜拿相機的方式搖鏡拍攝,就能得到有如畫面照片一樣,車頭略為朝上的具體成果。

除打破水平限制,一趟搖鏡過程中如果能把接近時的車頭還有遠離時的車尾一氣呵成拍下來,也是一項挑戰,如果想挑戰魔王級關卡,不妨試試以標準變焦鏡頭或廣角變焦鏡頭來越級打怪,你會發現不用長鏡頭搖鏡的時候,那又是另一個世界。

■Part3.靜態外觀、內裝如何擺?

一眼瞬間 抓住最美最好

除了勞師動眾的車輛動態攝影之外,每一張靜態照片同樣也都是攝影師嘔心瀝血的結晶之作。但車輛靜態拍攝也不是隨便擺個地方、喬個角度就能把車拍得美,想知道怎麼拍外觀、內裝嗎?看下去就對了。

A. 靜態外觀

在尚未移動車輛至定位、且設定相機開始拍攝前,攝影必須進行的前置工作其實還不少。月初的編輯會議現場通常會先決定好篇幅大小,在試車前接獲拍攝通知時就必須與美編/主編討論版型或可能完稿方向,版型確定之後攝影才能估計當天必須拍攝多少照片,並與試車編輯商量決定哪些部分是必拍重點。在試車照片拍攝當日,則是按照開會結果一步步執行事先規劃好的照片內容。而在拍攝現場,攝影必須先依照版型規畫配合現場狀況來預視拍攝畫面,當現場的角度方位都確認好之後,試車編輯必須聽從攝影指示小心移動車輛至定位,並且協助攝影微調車輛細節,分工合作才能讓試車拍照工作順利完成,而且更有效率。

靜態拍攝前置作業步驟

1.構圖

室外拍攝汽車關係到背景、車輛角度、光源(太陽)方向等諸多因素影響,因此在拍攝前甚至車輛尚未就定位前的「預視」動作非常重要,先將各種現場條件都考量消化過後再移車打光,這樣拍攝會更有工作效率。

2.貼膠帶

在確定拍攝相機位置與方向角度之後,就能夠預先規劃出車輛應該停放的位置與方向,此時最好能用膠帶在預想位置以車輛某個定點(比如左前輪)為基準來標明停車位置,這步驟同樣能增加拍攝工作效率。

3.對講機指揮

要讓發動中車輛聽見10米外攝影用力喊話指揮方向是相當困難的事,因為現在新車隔音多半不錯,但車外引擎噪音幾乎都不小,因此在指揮車輛移動或停放指定位置時使用無線電可說是不可多得的設備,可確實傳達訊息且對工作流暢也很有幫助。

4.駕駛依指示移車

負責移動車輛的駕駛除了得注意聆聽對講機內容,眼睛更要隨時留意指揮者手勢,再搭配要隨時轉動方向盤的雙手以及控制車輛移動速度的右腳,移車工作其實並不輕鬆,有時車輛位置差個幾公分畫面可能就會因此多了什麼或少了什麼。

5.擦車

試車拍照景點通常與取車地點有段距離,就算事前已經洗過車打過臘,車輛行駛這段距離難免會沾上灰塵沙石,尤其是雨天或行經潮濕積水面,拍攝前必須再確認車輛外觀是否有髒汙或任何會影響畫面的瑕疵,這時候基本的擦車工具以及清潔用水也是拍照工作不可或缺的器材。

6.架設燈光

通常各大汽車媒體只編制一位攝影,每次出門試車拍照勢必得由編輯協助微調燈光位置及方向,此時攝影與協助編輯之間的默契就非常重要,無論是移動燈光或是幫忙扶住樓梯,良好的工作默契對於拍照效率有絕對幫助。

靜態外觀拍攝角度

1.水平角度

據說新車在設計初期,所有造型設定的最佳呈現角度就是成年人身高所能看見的角度,這樣說法真實性有多少無從考究,但以接近水平角度的站姿拍攝,確實是最中庸便利、而且輕鬆愉快的工作方式。以這種角度拍攝時,背景中地面與垂直面比例恰到好處,車身上方與側面比例與生活視角幾乎完全相同,構圖最為方便。

完成品

2.趴低仰角

趴在地上拍照是件苦差事,不過趴低拍攝的照片卻能擁有一種獨家特色,也就是愈靠近相機的地面會因為遠離焦點位置顯得更模糊,讓拍出來的車輛有如停放在「雲端」一般。趴在地上拍攝時鏡頭離地愈近,背景中地面所佔比例將會愈小,幾乎只能拍到垂直面背景,而車身外觀幾乎只能拍到側面與清楚的離地高,因為地面散景與仰拍效果與生活視覺經驗完全不同,此角度拍出照片最能吸引人目光。

完成品

3.爬高俯角

試車拍照過程因為得帶著樓梯出門,爬高俯角拍攝成為三種角度中最吃力不討好的拍攝方式,但是對於敞篷車來說,爬高俯拍卻又是唯一能夠一眼看盡車輛裡外的最佳角度,至於要規規矩矩扛著樓梯出門,或是善用地形地物登高俯拍就看個人選擇了。從高處俯拍車輛時,地面已經佔了背景9成,但是能拍到的車輛上方與側面卻是最佳比例,與生活視角大不同,登高俯拍效果也是很亮眼。

完成品

靜態外觀完成圖

車線攝影在執行試車拍照工作時,除了一般我們所熟知的攝影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須了解試駕車特色重點以及配合美編的版面需求!在靜態攝影部分拍出準焦、曝光顏色都正確以及角度合宜的照片只能算是達到最低標準,能配合預想版面需求來構圖才是真功夫!讀者朋友可別小看這張跨頁完成圖中奇怪的留空部分,如果這是一篇四或六頁試車稿的刊頭大圖,在美編加上大標引言及內文之後它就是圖文比例完美的一頁完稿,這也是為什麼同是汽車媒體、雜誌比起網路、攝影的經驗必須更豐富的原因之一。

靜態外觀完成品挑選

B. 靜態內裝

拍攝車輛內裝時必須注意的事項其實比拍車外更多,首先由於空間狹小,器材必須由中長焦段轉換改採用廣角鏡頭,拍攝大T(包括方向盤、儀錶板、中控檯及排檔鞍部等處)時必須注意儀錶、控檯、方向盤排檔座等重要部位都必須在準焦的景深範圍內,深色內裝與擋風玻璃外景物的曝光條件完全不同,架燈補光時必須留意自然光與閃燈比例,並仔細微調陰影範圍與方向,該是亮著的燈光螢幕都要拍出來!內裝顏色不論黑白曝光都要正確,當然!不該出現的反光一律都要避掉。有時你會看到攝影在拍攝汽車內裝時全身扭曲的詭異動作,請不要嘲笑!這可是職人工作精神的最佳表現!

拍攝內裝前六大調整動作

1.放倒椅背

拍攝汽車內裝大T(包含駕駛與副駕位置的控檯大圖)時,受限於狹窄的車室空間以及鏡頭拍攝角度,通常我們會在拍攝前先將駕駛與副駕的椅背向後放倒,並對齊兩張椅子的前後位置,這麼做是為了讓拍出的畫面能整齊的呈現控檯全貌。

2.方向盤調整

拍攝前的方向盤調整也是一大重點,開車上路前必須先調好駕駛坐姿與方向盤位置,但實際駕駛時方向盤的位置不見得符合拍照需求,尤其現在車款的多功能方向盤總是密密麻麻排滿各種按鍵,如果拍攝前不先調整好位置,很有可能會檔到儀錶或其他重要按鍵。

3.出風口調整

車輛行駛時,駕駛與副駕很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車室空調溫度需求,因此出風口的方向/開啟程度不盡相同,為求畫面整齊美觀,在拍攝前還是會將空調出風口調整成一致方向,但在拍攝空調控制面板時,則會以左右顯示不同溫度來強調車輛的雙區或三區恆溫功能。

4.後視鏡調整

開車時車內後視鏡通常會調整成略偏向駕駛的方向,但在拍攝車內照片時,為了畫面的整齊美觀我們會將車內後視左右轉正與畫面左右相平衡,必要時還得將鏡面向上折一些來避免自己的工作模樣也從後視鏡被拍進去。

5.電門開啟

拍攝汽車內裝大T或特寫時我們一定會將電門打開,一方面是為了能夠隨時控制車內電子系統與燈光訊號,再者控檯中央的多媒體音響主機也是要車身過電才能顯示相關資訊,比較難的是要在同一張畫面中讓補光後的控檯跟螢幕的亮度接近,相機曝光條件設定以及打光強度位置必須經過仔細考量。

6.拍攝姿勢

每次拍攝車輛的空間大小不一,後座寬敞的車自然在拍攝時比較輕鬆,遇到空間較小的車款時,怕得靠經驗累積才能讓自己在狹窄空間也能順利工作。這次內裝拍攝示範特地找來敞篷Evoque,開篷之後拍攝內裝不但打光更方便,對於拍攝位置的選擇更是事半功倍。

■Part4.汽車美拍掌握四大技巧

練就神功 從此拍照輕輕鬆鬆

想要成為汽車美拍達人或者僅僅是要把愛車拍漂亮、好看,那只要掌握拍攝角度、光源、構圖及景深等技巧訣竅,那拍出來的照片絕對有7分樣。

A.拍攝角度

1.旅行車

試車當天我們以S4 Avant來代替原先設定的房車,達成三種完全不同車型共聚一堂的無差別亂鬥,S4 Avant的重點在於性能與旅行車構型,因此我們在拍攝單車主圖時以車尾作為優先考量,恰好車尾的S4銘牌與四出尾管相當搶眼,於是我採用較低的角度左右移動各拍了一張,事後挑圖發現側面較多的這張因為能忠實呈現車輛長寬比例,視覺效果比另一張偏車尾好上許多,同樣水平高度左右移動拍出的兩張不同角度照片差異相當明顯。

OK角度

不OK角度

2.SUV

SUV這組照片我們刻意在同一位置,以不同高度拍攝同一輛車,事後回公司挑選照片才發現差異竟是如此明顯!這組照片中採蹲低角度拍攝的這張效果最好,因為這部敞篷SUV的車身比起一般車型厚實許多,蹲低拍攝能看出底盤離地高進而聯想到這車的越野能力,而這張照片也能透過前檔玻璃看到開篷後的四個頭枕與乾淨天空,反觀站直略為俯拍的那張車輛像是趴在地上,既看不出SUV的壯碩雄偉,即使帶到海面,車內座椅也被雜亂背景影響不少。

OK角度

不OK角度

3.跑車

SLC這組照片拍攝時同樣只存在相機高度差異,單就車輛本身而言因為能看出引擎蓋到前檔玻璃的流暢線條,因此會挑站著較高角度拍的那張,但較複雜的背景卻是讓人改變心意的原因。另一張趴低拍攝的SLC雖然角度略遜一籌,但在地面靠近鏡頭的模糊散景以及遠方乾淨山景共同襯托下更為突出,視覺效果勝出,因此也只能跑票。

OK角度

不OK角度

B.光源方向

1.順光

一般來說順光環境是最好拍、而且成功率最高的一種方式。在順光環境下車輛因為受照太陽光直接照射能夠反映出車漆真實色彩,優點是整體細節都會相當清楚,但也因為正面光,車身鈑件如果有特殊皺摺或線條在順光環境比較不容易拍出來,較為平板的影像內容也是缺點之一,缺少立體感與戲劇張力或許能用人造光源彌補。

2.逆光

逆光拍攝時最大優勢就是與眾不同的畫面氛圍,此時面向相機的部分因為無法受到陽光直接照射,鈑件車漆顏色會顯得黯淡不飽和一些,也可能因逆光直射鏡頭而拍出耀光鬼影。有些同業會以燈光將暗部強制補亮來獲得炫目畫面,但不補光則可以保留現場氣氛與低反差的神祕效果。逆光拍攝優點是氣氛,缺點也是太感性,不夠嚴謹的色彩與立體感呈現。

3.頂光

頂光最能表現出車輛側面鈑件的立體感,但也因為太陽光從上方直接投射下來,前檔玻璃與引擎蓋等直接受光面會反射出比其他車身部位更強的亮度,從太陽角度以及雲層多寡,直接受光面可能是一個極大反光點,也有可能是整片反光死白,要解決頂光造成的麻煩,除了避開中午時段拍照外,拍攝時加上偏光鏡也能適度減少前檔及引擎蓋反光,但是必須留意偏光鏡所造成的高反差與過度鮮豔飽和之反效果。

4.色溫

不像底片時代只分日光片與燈光片,目前數位相機大多內建數種白平衡選項可選擇使用,以一般室外晴天拍攝環境來說,Auto是最方便迅速的白平衡選項,不但能忠實還原車色、更有9成以上準確度。而畫面中灰色柏油路面可用來判斷色溫/白平衡是否正確,除了非得要拍出晨昏暖調氛圍,平時應該以車色的真實性做為選擇色溫/白平衡時的優先考量。

Box:黑/白車拍攝技巧:

因為車身光線反射率極高,遇到白車時要注意曝光值與光源方向才能拍出鈑件立體感,避免車色爆掉或曝光不足拍成灰車,通常會在背光面補光拉近與向光面反差。而黑車車色超吸光,補光效果不好,這時會以現場光為主進行拍攝,但如果畫面中同時有黑、白兩車時,最好能拍兩張以上不同曝光條件照片或RAW檔以疊圖方式後製。

C.構圖

1.車擺中間

以車輛擺在畫面中央的構圖法拍攝時最好能保留一些上下左右空間,而且最好車輛不要超八分滿,從畫面中被保留的空間才能看出主題車輛與拍攝環境之間的對應關係,再者,車子畢竟是在路上跑的機器,中央構圖法拍出的畫面車輛上方的「天」如果能留的比「地」多一些,畫面看起來會穩重許多,而多出來的空間也能讓後製應用更有裁切的彈性空間。

2.車擺角落

將車輛放在畫面右(左)下角,也是我們常用的一種構圖方式,目的除了要保留更多獨特風貌背景外,還有個更重要的理由就是跨頁圖片需求。與網路媒體拍攝最大不同就是平面雜誌在試車拍照時因為篇幅有限,經常會將氣氛、畫質有一定水準的照片以跨頁方式印刷製作,而跨頁照片最忌諱的不外乎車頭或廠徽剛好被書頁夾縫切到,所以車輛擺在角落的構圖方式不但能巧妙避開夾縫隙問題,另一半空出的路面或天空也能作為標題或內文的落腳處。

3.以山路景色為主景

有時試車如果遇到彎蜒山路而且恰好有制高點時,我們也會因地制宜拍攝山路背景為主,車輛只佔一小部分的極致大圖,拍攝時必須留意車色與環境色是否能相互輝映。此類構圖目的在以壯闊風景帶出車輛性能或是壯遊使命,如果穿插在整頁文字之間只加上一兩行小標,當閱讀翻到此跨頁時,一定是豁然開朗、眼睛為之一亮的驚喜感受。

開大燈、晝行燈及尾燈

靜態拍攝時如果能開啟大燈或晝行燈就有畫龍點睛的效果,不但畫面更顯眼,車輛也能顯得更活潑,但切記如果以低角度拍攝時大燈直射鏡頭可能造成測光失準或產生鬼影,必要時縮小光圈就能拍出大燈或反光點星芒,如果尾燈採用LED或導光條等特殊設計,必須在環境光稍弱場地才能拍得出來。

D.景深

1.車清楚人模糊:

雖然我們是專業汽車雜誌,但不能免俗的必須經常拍攝人與車輛共同入鏡的特殊畫面。當車輛在搭配人物拍攝時,往往會因為體積相差懸殊而無法並列,此時最合適的解決方案不外乎讓被拍人物靠近相機或者只取車身局部入鏡,當人與車輛距離太遠、景深無法涵蓋兩者都清楚的時候我們必須做出取捨,如果人物形像比車更鮮明、或者車才是主角;人物只是相關陪襯者時,我們可以大膽的將焦點擺在車上,人物會因為景深範圍不足呈現自然的模糊,但模糊虛化的人物五官依然具備高辨識度,一眼就能看出是誰,相對位置的問題獲得解決,照片也更有「深度」。

2.車模糊人清楚

當人物的重要性凌駕車子之上,又或者這人就是車子的主人,大家也都知道他擁有這部車多年……諸如此類的前提考量下,我們也能夠勇敢的將焦點擺在人物身上,這時車輛當然也會因為跑出景深範圍而顯得模糊,但從人與車的相對位置不難看出彼此間必然存在著某種連結或關係。總之在畫面中清楚或模糊並非只能用二分法強指對錯,很多時候畫面焦點的重要性或特質還必須從陪襯物方向位置才能找出蛛絲馬跡。

輪胎角度

在拍攝車輛靜態照片的時候,通常都會刻意將前輪往左或往右打個半圈並讓輪圈中央廠徽保持正向直立,前者動作用來突顯輪圈造型與輪胎尺寸、厚度等細節,讓靜態畫面也有車輛蓄勢待發的動感,而後者則是為了盡可能的維持品牌正面形像。

攝影師的話

在看完這篇汽車美拍技巧大解密之後,相信各位應該清楚知道雜誌內這一張張美美且充滿動感與視覺張力的照片是如何產生的吧!正所謂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是必需專業技術搭配經驗以及個人攝影美學修養等堆成,才能完成這一張張精彩照片。但對於各位愛拍車的您來說,當然不用像咱們一樣需要如此大陣仗與講究的去拍攝一部車子,只要掌握住文章所提到的拍攝技巧,如拍攝角度、構圖、光源及景深等訣竅與注意細節,並且多拍、多看、多學習,儘管沒有10分的專業功力,但至少也有7、8分的汽車美拍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