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上到台下 李偉宇樂於傳承天線專業

中山大學電機所天線實驗室,是歷屆通訊大賽 的常勝軍,培養出許多優秀團隊,但李偉宇與通訊大賽之間的淵源特別深。他在就讀中山 大學電機所博士班時,就連續參加三屆的通訊大賽天線設計競賽,後來又連續三年擔任通訊大賽 的評審,這份不解之緣,深深影響了他的研究生 涯。 目前在工研院資通所任職的李偉宇,從研究所 階段至今,已在無線射頻(RF)領域累積12年的研 究經驗。在就讀博士班的前三年,他每年都把天 線競賽當成一項重要的挑戰,連續三屆都以創新的天線設計獲獎,評審眼中的他非常樂於接受別人的批評,他則樂於吸收專家的經驗,讓自己的作品一年比一年更精進。

從台上到台下 李偉宇樂於傳承天線專業
▲李偉宇從參賽到擔任評審,與通訊大賽的淵源非常深

吸收評審建議 李偉宇不斷超越自己
李偉宇在2006年第一年參賽時,因為當時3G系統逐漸開始普及,業界為了將手機做得更輕薄短小,希望解決多頻天線與鄰近金屬材質整合的 問題,他們以「架高式天線設計」獲得季軍,評 審多半認為是個很好的概念,但也建議除了功能特性與外觀外,也能考慮到成本與量產良率的問題。 隔年參賽時,李偉宇參考前一屆評審的意見,將成本的問題納入考慮,並且採用業界現有成熟 製程,果然以「迴圈式天線設計」再度獲獎。這 屆評審除了給予肯定外,也期許他們能做得更小,這也成為他第三屆參賽時的目標;隔年他繼續挑戰自己,以優異的天線體積優勢再度拿下 亞軍。接連三年參賽,李偉宇不僅累積了一些獎金,而且在很多層面都有所成長。他表示,「上台簡報時,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完成有組織的陳 述,這種表達能力的訓練,對於後來我在爭取研究經費時有很大幫助;此外,藉由參賽我開始瞭解專利的重要性,成為後來在博士班與工研院時申請專利的重要基礎」。

從台上到台下 李偉宇樂於傳承天線專業
▲進入工研院資通所任職,讓李偉宇可以在既有的研究基礎上持續創新突破

工研院延續研究生涯 跨領域合作開創藍海
對李偉宇來說,後來加入工研院資通所任職, 是他研究生涯的完美延續,讓他可以在既有的研 究基礎上持續創新突破,並且結合跨領域的研究 資源,為台灣的天線設計開創藍海。在工研院資通所與機械所的合作之下,李偉宇與其他同仁攜手將金屬化製程與天線設計整合開發,發展出積 層式3D天線製程技術,可以在任意不規則曲面上直接製作多層電路,讓天線設計更加微型化與多樣化,這種技術不僅可應用在手機天線,更能滿足物聯網時代的多元天線需求。 李偉宇強調,台灣RF領域人才還是有很棒的競爭力,只是面對紅色供應鏈的競爭,需要採取更 積極的作為;「跨領域合作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方向,如此才能築高技術屏障」,他也鼓勵學生多涉獵不同領域,更能激發出與眾不同的想法。

從台上到台下 李偉宇樂於傳承天線專業
▲李偉宇經常擔任講師,以回饋的心態分享所學

天線設計日益複雜 樂於回饋分享所學
行動通訊從3G世代到4G世代,甚至已經準備迎接5G世代,天線設計面臨的挑戰愈來愈大。李偉宇強調,當今的手機幾乎都是全金屬、窄邊框 設計,而且都是多頻多模的架構,天線設計考慮 的面向愈來愈複雜;不過,他建議有意參賽的學 生要勇於挑戰,「或許沒辦法第一次就達到預期 的目標,但唯有參與才能獲得經驗,從別人的意 見中改善自己的作品,獲得成長的機會」。 回顧十幾年的RF研發歷程,李偉宇跟著通訊大賽一起成長,2013年獲得工研桂冠講師,2015年更入圍R&D 100 Awards 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是他眾多成就中的一小部分,他不僅在研發崗位嶄露頭角,也以回饋的心態分享所學。 從台上到台下,李偉宇會在不同的角色裡,繼續傳承自己的天線專業,而且樂此不疲。

獲獎紀錄 2008 手機天線設計競賽─亞軍、2006~2007 手機天線設計競賽─季軍

本文節錄自史塔夫科技承製之「新自造時代:通訊大賽的超越與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