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設計是創新必經之路 唐玄輝:要解決人的問題

對於多數企業來說,使用者體驗設計(User Experience Design)往往不是優先處理的 重點,但對於唐玄輝老師來說,他的作品一定從體驗設計為出發點,在技術、商業上採取跨領域合作方式,因此每每受到評審、業主及市場的肯定,其所帶領的團隊目前已推出七到八個產品進 入可使用階段,三到四個產品正式上市,更是通訊大賽的常勝軍。

體驗設計是創新必經之路 唐玄輝:要解決人的問題
▲唐玄輝偏好社會公益型的產品,除了想幫助弱勢族群之 外,另外一個考量是較具永續性

偏好社會公益型產品
唐玄輝是國立台灣科技大學DITLDESIGN設計資訊與思考研究室主持人,在使用者體驗設計領域有豐富經驗,與國內資通訊產業合作密切。 他們的產品因為貼近消費者需求,常常獲得媒體報導,其中以iCAN語言圖卡溝通學習App最為知名,這是一套協助自閉症或語言障礙者溝通的醫療輔具,由於傳統手工圖卡攜帶不便且製作麻煩,因此他們想到以App的力量來解決這個問題。這項產品獲得通訊大賽冠軍。 之後,他們再度推出回憶大富翁、HearMe兩 項產品,前者是專門幫助失憶長輩的團體懷舊治療輔具,後者是協助視障者錄音的輔具,也都獲得通訊大賽冠軍的殊榮。很明顯看得出來,唐玄輝偏好社會公益型的產品,之所以選擇這條路 線,除了想幫助弱勢族群之外,還有一個關鍵原 因是較具永續性。「我們的核心價值在用戶體驗設計服務創新, 這需要時間來進行,若是一般產品很快會被模 仿,就沒有永續性。社會公益型產品比較沒有競 爭對手,就算有少數模仿也做不過我們。」他語氣堅定地說明。

體驗設計是創新必經之路 唐玄輝:要解決人的問題
▲唐玄輝坦言產品在邁向商用化的過程中,也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需要突破

用戶支持是最大動力
獲得通訊大賽的獎勵,對唐玄輝與其帶領 的學生團隊而言,不僅是一項榮譽,也有實質幫助。「一般學生做專案大都是半年,得獎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外界的肯定,而且也有獎金。 這引發後來的改版, 像iCAN後續就做了四 年。」在參展的過程中,團隊會得到用戶的直接反饋,很多自閉兒的父母,淚流滿面感激學生開發出這麼好用的工具,每當遇到這樣的支持,都讓學生們更有動力繼續做下去。 不過,產品在邁向商用化的過程中,也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需要突破。舉例而言,目前已上市 三年的iCAN,由於是醫療輔助工具,使用者本身需要有一定的醫療知識,但他們發現有些家長這方面較為不足,還是要搭配服務一起提供比較適合;再者,醫療輔具的通路門檻比較高,雖然知道iCAN的人不少,但還是要設法打入醫療體系才能運作,這也是另外一個重要課題。如何讓更多人瞭解並且進一步使用,是他們下一個階段努力的目標。

體驗設計是創新必經之路 唐玄輝:要解決人的問題
▲唐玄輝擔任台科大DITLDESIGN設計資訊與思考研究室主持人, 在使用者體驗設計領域有豐富經驗

創業可從自己想做的族群開始
經過這段時間的摸索,唐玄輝已經建立出一 套模式,讓學生透過專案參與培養獨當一面的能力。他帶領的團隊多數不會超過六人,通常兩年可以累積出很好的實力,三年可以有所回饋,大部分學生可以參與兩到三年的時間。這些學生畢業後,約有七成在跨國企業從事使用者體驗設 計,三成則在台灣做新創。 對於有意走向創業之路的學生,唐玄輝建議先從自己想做的族群開始,像他們的公益型產品都是設計師本身想去幫助人們而誕生,由於開發者有深刻觀察,因此特別容易打中使用者的需求。 他認為,「先想如何把產品做好,不要只想比賽,只想比賽本質就變了。」專案做好覺得適合某個比賽再參加,當成創業過程中的一個階段,「重點是要做到好的設計,解決人的問題。」 提及台灣使用者體驗設計領域的競爭力,唐玄輝強調,這門學問從美國開始發展,台灣有跟 上這波趨勢,大陸互聯網則是在過去十年蓬勃發 展,整體而言台灣在亞洲產業界的表現不俗。不過,台灣產業界與學術界落差比較大,比較少有學術界專門做使用者體驗,與產業界需求仍有一 定落差,導致一些台灣使用者體驗設計的先驅都都跑到對岸去了,他建議產業界應該主動去橋接, 避免人才流失的問題日益嚴重。

體驗設計是創新必經之路 唐玄輝:要解決人的問題
▲唐玄輝在技術與商業上喜歡跨領域合作,其與駟馬科技執行長彭建強(圖左)、牧卡負責人李泓其(圖右)攜手參加過多次通訊大賽

 

獲獎紀錄 2013 使用者體驗設計競賽─最佳設計獎、2011 Android使用者介面設計競賽─冠軍

 

本文節錄自史塔夫科技承製之「新自造時代:通訊大賽的超越與跨越」